北京胡同中的咖啡图鉴 金融
似乎从上世纪开始,许多文人巨匠偏爱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在北京城走一走,欣赏美丽的风景,品读北京的秋味。郁达夫所著的《故都的秋》书写出北国秋色的“清净”与“悲凉”。舒庆春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写过北京的种种,他说秋天一定要住在这里。枫林如火,银杏金黄,若是在北京遇见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或许是在胡同深处的咖啡小馆。在弯弯绕绕的胡同找寻静谧的一处,可以发现城市的另一面。
1901 CAFE
西城区西安门内大街101号
1901 CAFE并非在胡同深处,而是就伫立在富有浓重历史色彩的西什库。如果只在手机地图上搜索“1901”,或许会导航到1901教堂。1901 CAFE的建筑主体原是西什库教堂的一栋配楼,建造者张文荣先生是清末民初北京首屈一指的西式营造商,这里曾是高级神职人员的宿舍。始建于1901年的三层小楼故有此名,建筑风格没有哥特式建筑的尖顶,亦没有巴洛克的不规则。
自上世纪起,这里就成为了植入时尚内核的咖啡馆。推出木门,时间的味道扑面而来,一脚还在现代,一脚却已回到百年前。暖黄的灯光映照着木质地板,如果消费者在吧台前点了一杯招牌的1901 CAFE,咖啡师一定会说这里加入了百利甜酒。走上百年风霜的木质旋转楼梯,来者多半会小心翼翼地走上去,生怕大力会“踩疼了它”。深色调的家具给人宁静与稳重的感受,在小台灯的照耀下,坐在宽敞的长沙发位置上读一本好书似乎是“不二选择”。在三层的书架上,有1995年的时尚杂志,亦有封皮泛黄的《西厢记》。
Cafe Clark
青年路29号华纺易城小区
19-02号
沿着朝阳大悦城走着,再顺着青年路遇到拐角处左转,再前行500米或许可以看到这间外面停着红色单车的白色房子。与朝阳大悦城的热闹相较,Cafe Clark所处的位置显得有些宁静,仿佛是等待有缘人的光临。主理人留着长发,常年戴一顶帽子,围着粗布围裙,在吧台后面手冲一杯又一杯咖啡。主理人相信愿意多走几条巷子的人,往往是珍惜咖啡的人。
29岁偶然走进日本咖啡馆的主理人,被小而精致的咖啡美学所吸引,店主得知他是中国人,还特意播放了中文音乐。后来他师从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评委,起初无法分辨每款豆子的区别,师傅就让他品尝豆子风味的细微区别。如今,在不到80平米的店里,摆放着八张桌子,靠近门的位置有一把大提琴,菜单是牛皮纸上写着全英文,木质的小柜子上还放着一本旧版的《查令十字街84号》。每每制作一杯手冲之前,主理人都要认真让客人闻一闻豆子的香气,还要告诉每一款豆子的风味如何。
梧桐 五道营胡同63号
梧桐更兼细雨。读李清照《声声慢》时或许因年代久远无法深切体会物是人非的凄凉,在五道营胡同遇见梧桐咖啡馆时却是依稀体会到了北京秋华之中自有静谧。棕色板子上是立体的“梧桐”二字,叶子凋落的树枝看似不经意从板子穿过,却是应景的巧合。店内的座位很少,若是恰好遇到座无虚席,可以在靠窗的位置小坐片刻。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初次到访北京的旅人拿着单反记录城市的肌理,也有看秋日正好来五道营悠闲散步的人。
有人会点一杯热气腾腾的焦糖拿铁或奥瑞白,有人却偏爱花魁G1的单品手冲。一只橘色的猫轻盈地游走在桌椅之间,有时也会在某一位客人旁停驻片刻。这家老店与共享办公空间内的新店自是两种风格,一面是古老的木质结构,一面是灰白色的极简风格。梧桐咖啡主理人曾在出版行业工作许多年,借助咖啡这个契机过上了偏于一隅的自在生活。读懂咖啡的时候,往往会读懂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Soloist Coffee
杨梅竹斜街39号
东起煤市街,西到延寿街,这条位于前门外西南的街巷自明代起就有“斜街”之称。肩挑老北京繁华之地,却因文艺气息聚集了多家文创小店和咖啡馆,有译为“独奏者”的Soloist Coffee。还未走进这间咖啡厅,偏于工业化的装饰风格就已映入眼帘。多点照明滤去了工业风格的清冷感,反而平添温暖的感觉。主理人phil偏爱收藏具有设计感的老物件,文件柜、工业灯、地球仪、计时钟、教堂椅,随处可见皆是细节中的美感。
在操作台上,意式咖啡机、手冲壶等器具有序摆放着。如果有客人选择了除拿铁、卡布奇诺、espresso外的手冲咖啡,咖啡师则会递给客人一张牛皮纸质地的小卡片。如一位客人选择了日晒处理的埃塞俄比亚“花语”,卡片上就会显示生豆的产地、贸易商与出品方,并会诠释“花语”的中文直译是“超级花香”,风味为花香与水果香等。很多人选择在吧台就坐,一边欣赏咖啡师制作过程,一边享受静谧时光。二楼的露台则对着老房子,在阳光沐浴下往往感到宁静舒适。
北京晨报记者
张晓莉 罗帆/文并摄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