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超过三年能否蜕变 明发集团迎来最后时刻金融
《投资者网》郑小琳
作为厦门最早一批房企成员,明发集团(00846.HK)很早就开启了全国化扩张之路,从一家小型地产公司,跻身进大亨,其地产业务已遍及全国。2009年在香港上市后,其创始人黄焕明曾一度成为《福布斯富豪榜》、《胡润富豪榜》的富豪级人物。但近年来,当其他闽系房企都在火速崛起之时,明发集团却陷入泥潭。
摘牌还是复牌?负债高举、净利下滑,但公司亦为复牌做出了诸多努力。如今,面临着或复牌或退市的最后时刻,明发集团涅槃重生之路到底有多远难?
收入略增超百亿拿地
7月2日,明发集团公布了2016年-2018年度的业绩报告,这是自2016年4月1日停牌后,明发集团为复牌工作迈出的第一步。
根据,明发集团2016年-2018年综合收入分别约为50.9亿元、100.71亿元、116.42亿元,集团2018年综合收入约为人民币116.42亿元,较2017年增加15.6%。停牌三年,明发集团的综合收入从表面上看呈上升趋势,实际上明发集团的净利润却在逐年下滑。
财报显示,2016年-2018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11.69亿元、10.24亿元、8.55亿元;2018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利润约为人民币8.55亿元,较2017年减少16.5%,且2016年至2018年集团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已由人民币19.2分减少至人民币14.0分。
从销售额上看看,明发集团2016年、2017年、2018年实现合约销售额分别为140亿元、125亿元、163.59亿元,三年维持近乎同一水平。
根据公告,停牌期间,明发集团在持续增加土地储备。2016年-2018年,集团应占土地储备分别为1820万平方米、2140万平方米、2240万平方米,合计持有项目分别为77个、99个、116个,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应占土地储备增长4.7%至约22.4百万平方米。
停牌3年3个月,明发集团仍在不断拿地。据《投资者网》查询,明发集团相继在安徽池州、南京、滁州来安县、马鞍山、镇江句容等地方拿地,其中,2017年7月5日明发集团斥资5亿竞得的安徽池州一宗150亩土地,溢价率达100%,刷新池州土地单价纪录2018年8月,明发集团与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人民政府、汇融集团签约,合作开发黄石国际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0800亩,计划总投资逾100亿元。
融资利率逐渐抬高
在企业净利润不断下滑、经营规模并不见好的情况下,明发集团拿地的"后遗症"不断凸显:资金链紧张、借贷增加、负债进一步"攀新高"。
早在2015年12月28日,明发集团通过控股股东质押16亿股的方式获得最高为1亿的定期贷款融资,年利率为8%,期限24个月;2016年12月,明发集团宣布建议发行6000万美元2019年到期按9%计息的债券,用于一般企业用途;2017年5月12日,明发集团发布公告称,建议发行最高金额2.2亿美元的3年期债券,年利率为11%。
此外,今年1月16日,明发集团披露海外发债信息,集团于2018年1月17日发行2亿美元的2019年到期按11%计息的债券已于2019年1月16日赎回。
当日,明发集团又发布公告称,拟发行2亿美元的2020年到期按15%计息的债券,用于若干现有债务的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很明显,明发集团的融资成本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9%上升至1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境内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企业发行海外债是一种融资选择,但不会成为企业的主流融资方式,并且企业如果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年利率发行海外债的话,其资金链必然处于绷紧状态,若企业成功融资,一方面,未来或将付出高昂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长此以往会对其利润造成严重侵蚀。"一位地产行业分析师对《投资者网》表示。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明发集团的负债总额从2016年的476.4亿元增长到600.85亿元,总负债与总资产比率高达79.7%,而集团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包括受限制现金)共约52.63亿元,受限制现金约为4.3亿元,账面现金难以覆盖短期债务。并且集团应于一年内及一年后偿还的及其他借款分别约为87.3亿元及21.1亿元,总利息开支合计约人民币10.11亿元。
面对巨大的偿债压力,明发集团开始变卖"家当"。今年4月4日,明发集团向世茂出售其全资附属公司51%股权拟27.92亿元,代价为人民币27.92亿元。
针对明发集团复牌进展以及公司债务压力、现金流等问题,《投资者网》致函明发集团董事长黄焕明、副董事长黄庆祝,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应。
复牌路上不断有动作
相比盈利能力不佳以及债务压力颇大的明发集团而言,火烧眉毛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从停牌到复牌。这也是市场对明发集团当前的最大担忧。
明发集团的停牌事件源于2016年3月17日,因三宗销售交易未能提供足够凭证,以及部分现金付款及首款未能解释,明发集团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对其2015年"不发表意见"。
同年4月1日,明发集团被香港证监会责令停牌,并给出四个复牌条件:对前核数师提出的事宜进行调查并披露调查结果;处理2015年财报中的审核保留意见;将所有重大资料告知市场;刊发所有尚未发布财务业绩,只有满足上述四点要求,明发集团才有可能达成复牌条件。
停牌超过39个月,港交所曾于2016年4月29日及2018年7月27日两次向明发集团发出复牌指引,但直到2018年8月1日港交所正式发布修订版的"上市新规"之后,明发集团才开始有了新的动作。
按港交所新规,倘企业自修订版新规发布后维持停牌连续12个月,则可取消其上市地位,换句话说,明发集团如未能于2019年7月31日前达成全部复牌条件,并令香港联交所信纳而恢复股份买卖,则联交所将展开取消该公司上市地位程序。
2019年1月31日,明发集团发布了2015年度报告;3月31日,明发集团发表了的《独立法证调查主要结果概要》的报告,对核数师的疑问做了对应的说明。上述两步均为复牌条件之一;4月7日,明发集团发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管理帐目,这也是停牌以来其首次发布的业绩报告。
7月2日,明发集团连发三则公告分别刊发了2016年-2018年的业绩报告,在复牌的路上迈出坚实一步。7月10日,明发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委任刘煜炜先生为本公司执行董事,自2019年7月15日起生效。
"就自身的'努力'程度而言,明发集团还是复牌在望的,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其能否在规定期限內顺利达成所有复牌条件,但自港交所愈加严厉的除牌新规出台后,现在也不好评论,明发集团提交的复牌报告是否能够经受审核,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信证券一位分析师告诉《投资者网》。
成立于1994年,2009年在香港上市,明发集团官网称,公司以城市运营为核心,以商业地产、住宅地产、酒店经营为支柱产业,并涉及、商贸、投资等多项领域。
上市之后,明发集团加速在全国布局,先后在扬州、南京、上海、泰州等地拿地。然而,上市近十年,明发集团目前正迎来艰难时刻,迎来它的是最后15天摘牌与否倒计时。公司能否跑赢"退市危机",涅槃重生?值得拭目以待。(思维财经出品)■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