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融体系适配性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金融

时间:2019-08-02 11:02:44    来源:    编辑:佚名

  ■本报记者 姜业庆

  7月10日,正值《中国发展报告(2019)》发布之际,中国银行业协会举办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借此探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指出,银行业应提升金融体系适配性深化金融,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提升金融体系服务的适配性?潘光伟认为,银行业要准确把握国家经济发展脉络,围绕国家战略、普惠领域、制造业及科创企业等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一要聚焦国家战略。“”倡议、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为银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机遇。银行业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满足市场主体的多层次金融需求。二要聚焦普惠领域。为缓解小微、“三农”等普惠领域的融资难题,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布局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据悉,截至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大型商业银行继续发挥“头雁”作用,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地方性金融机构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重点向县域、乡镇及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和群体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三要聚焦制造业。制造业是现代的核心,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为17.53万亿元,仍为第一大贷款行业。但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银行服务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对先进制造业把握不准,影响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等。未来,银行业如何更好地匹配制造业企业的金融需求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四要聚焦科创企业。随着科创板的落地,科创企业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但现实中,科创企业多属于轻资产企业,缺乏不动产抵押物,难以满足当前银行的信贷要求,科创企业金融需求和商业银行的现有金融供给之间存在错位。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创新管理和业务模式,通过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如何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潘光伟认为,要通过找准定位、转型发展实现银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多样化的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供给;通过良性竞争、错位发展形成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体系。这就需要银行业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高质量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与此同时,还要继续丰富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体系。

  如何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潘光伟认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高质量的银行业予以支撑。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一些外部力量的赋能。首先是科技赋能。一直以来,商业银行都是新技术应用的实践者,在与新技术的相伴相生中,互相促进。如今,科技在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金融服务的用户体验和客户黏性,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率方面的作用日渐提升,为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带来了“加速度”。商业银行在运用科技赋能业务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数字安全风险。其次是研究赋能和平台赋能。在过去粗放经营时代,研究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被掩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一批战略性和企业应运而生。面对信息技术、微电子、生物工程、、等全新的产业和企业,商业银行原有的知识储备日渐不足,亟须通过加强行业、产业研究和智库建设来为银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赋能。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