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信托融资持续收紧 一大波房企将过“苦日子”商业
地产信托融资持续收紧,一向低调的也成为市场焦点。
7月11日,针对媒体报道部分信托公司已暂停业务,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多家信托公司并未暂停房地产信托业务,但要求对房地产项目严规模、严合规,已成立的项目不受影响,对于部分已募集但未成立的项目,已退款给投资者。
近日,多地银保监局对辖区内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信托公司 2019年3季度末房地产信托规模不得超过二季度末,并对地产信托业务提出一系列要求。这是继近日银就务约谈多家信托公司后的又一举措,是对地产信托融资的进一步收紧。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房企融资的主要来源,地产信托融资的持续收紧,将使一些负债率高,流动资金少的房企面临考验。
多家信托公司:没有暂停地产信托业务
针对今日媒体报道部分信托公司已暂停房地产信托业务,光大信托紧急辟谣称:这是谣言,实际情况是,按监管要求,对房地产项目进行余额管控,优化结构、平滑运作。
也发布声明称:公司一切经营正常,将继续依法合规地开展信托业务。
北方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并未暂停地产信托业务,只是要求不合规的项目全部暂停,一些合规的项目并不受影响,已经成立的项目也不受影响,对于部分已募集但未成立的项目,由于合规原因,已退款给投资者。
某中型信托公司人士表示,虽然公司没有要求暂停地产业务,但监管要求三季度末地产信托规模不得超过二季度末,这对地产业务的影响很大。未来只能等老项目结束,释放一些规模,才能做新增业务。还有部分公司要求,老项目结束释放出的规模,优先供公司战略客户使用。
某信托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未暂停地产信托业务,但要求严合规、严规模。
重拳出击 地产信托融资持续收紧
7月10日,中证君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部分地区银保监局召集辖区内信托公司开会,进一步对地产信托融资提出要求:信托公司地产信托业务事前报告,监管部门将进行逐笔审核;对于因合规原因被退回事前报告的房地产信托业务,将严肃追究合规审查责任。
此外,多个省市银保监局要求,辖区各信托公司须确保 2019年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业务余额较2019年6月末零增长。
“对地产业务的合规性要求,基本按照23号文来执行。”某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地产信托业务只剩下:常规432贷款、标准ABS/ABN、ABS、真股权基金及城市更这几类业务。”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23号)》要求:
在此之前,银保监会约谈了部分近期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并对这些公司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是要求这些信托公司增强大局意识,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总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现行房地产信托监管要求;
二是要求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确保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与自身资本实力、资产管理水平、风险防控能力相匹配;
三是要求提高合规意识,加强合规建设,确保房地产信托业务稳健发展;
四是要求控制业务增速,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量和增速控制在合理水平;
五是要求提升受托管理能力,积极优化房地产信托服务方式,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
此外,中证君了解到,部分地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部分地产贷款较多、增速较快的银行也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控制房地产贷款额度。
房企将过苦日子
克而瑞地产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房企融资延续2018年底的回暖趋势,融资规模达到近三年来的最高峰,但是二季度开始融资环境再次发生变化,企业融资规模也急剧下降,达到近三年来的较低值,与一季度形成强烈的反差。
作为房企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贷款余额的波动有着一定的风向标作用,也反映了融资环境的变化。23号文的出台,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不得违规进行房地产融资,重点申明了要对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放款加强监管工作。在此背景下,信托贷款余额在经历了3、4月份短暂的反弹后又于5月再次回落。
克而瑞研究数据进一步显示,从房企的债券到期情况来看,2015年公司债及中期票据发行量较大,多数企业的债券的期限在3年-7年间,2019年房企面临偿债高峰期,2019年上半年到期债券2108亿元,是2018年全年到期债券的93%,大部分房企不得不再次举债偿还旧债,这也是2019年上半年发起发债量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2019年下半年,房企的到期债券为1706亿元,到期债券总量也属高位,不容小觑;到2020年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房企的偿债压力进一步上升,到期债券均突破3000亿元,届时房企将面临更大的偿债以及融资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房企融资渠道的持续收紧以及房企偿债高峰的到来,未来一些负债率高、流动资金少的中小房企将面临考验。
推荐阅读: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