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步入下半场 第三季度是关键商业
[摘要] 回顾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也通过各种创新工具的使用,向市场投放了合理充裕的流动性。
在交出了上半年成绩单后,中国正式步入下半场。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盛勇在解读上半年经济数据时明确指出:“下半年,外部环境较复杂,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面不会变,而且现在政策储备还有很多空间。”
回顾上半年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央行也通过各种创新工具的使用,向市场投放了合理充裕的流动性。
从5月15日开始,央行开始对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分三次实施到位,而第三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在7月15日实施,释放了长期资金约1000亿元。
“总体来看,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体现了结构性的特征,通过定向降准等工具的使用,对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提供了专门的定向支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7月20日,央行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9)》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不会有大的变化。”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在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工作重点应该是构造利率走廊,完善曲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逆周期调控再次发力
伴随着经济周期下行与逆周期调控政策的不断角力,上半年宏观经济实现平稳运行。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在最新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上半年的经济走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电风扇”特征,即“2月较差,3月较好,4—5月较差,6月较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发力下,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6.4%,取得了开门红,3月份的表现尤为亮眼。
以金融数据为例,截至今年3月末M2余额为188.9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创下近13个月的新高,新增贷款达到了1.96万亿元,其中表外融资更是由负转正,信托贷款同比多增884.9亿元,票据融资环比多增4470亿元,系列表现都超出了市场预期。
随着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超出预期,货币政策也暂时进入观察微调期。4月12日,央行在第一季度例会中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由此,4月份数据环比下降,新增贷款仅为1.02万亿元,较上月减少6700亿元;社融增量1.36万亿元,环比几近腰斩,同比少增4161亿元;两者均处于2018年以来较低水平。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5月、6月份的逆周期调控再次发力。以6月为例,Wind数据显示,6月份央行累计开展逆操作8250亿元,两次开展MLF操作共7400亿元,合计投放资金15650亿元,对冲当月到期的795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6630亿元MLF之后,实现净投放1070亿元,连续第3个月实现净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6月24日DR001一度跌穿1%至0.994%,创下近15年来新低,上半年收官之际,央行在熨平银行同业市场的波动和应对季节性因素等方面,都顺利地通过了流动性的年中大考。
不过,(( ,)港股)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观察6月金融数据,企业部门贷款增速甚至同比小降31亿元;同时贷款期限结构也难言乐观,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同比降1500亿元,而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增加1816亿元,贡献了短期贷款的大部分增量,整体信贷结构仍然以居民户、短期化为主要特点,新增的“投资性”信贷显示不足,居民中长期信贷仍然是主要支撑点。
当下,货币政策是否会像4月份那样作出微调?刘郁指出,6月经济数据反弹,另外在流动性分层、货币传导不畅的前提下,央行像4月那样明显收紧流动性的概率不大。
第三季度末是政策敏感期
步入下半场,外部因素和下行压力更考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首席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二季度经济指标普遍出现季末上翘,近期需求可能走稳改善,但仍有待观察。“6月投资、消费、增加值都出现季末上翘,根据近年来经验判断,可能难以形成趋势性回暖。7月份消费增速可能回落到9%以内,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到6%以内。”
与此同时,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加力提效的要求下,包括减税降费、地方债发行以及财政支出维持较高增速在内的系列措施,配合宽信用带动的社融增速反弹,让宏观经济得以平稳运行。
刘郁指出,进入下半年,财政政策受到限制,支出力度很可能不及去年同期,6月份的专项债新规规定了专项债满足条件可作资本金,本质上是在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信贷资金,而这恰恰需要货币政策加码为前提—“在这种背景下,下半年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接力的必要性上升。”
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各国央行相继掀起了降息潮。7月18日当天,韩国、印度尼西亚、乌克兰、南非四国央行先后宣布降息。随着全球降息帷幕的拉开,中国央行将如何应对?
“下半年并不排除降息的可能性,但从央行使用的工具来看,降准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但具体还是要看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而如果实施降准,或将在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初进行。”赵锡军进一步指出,“一般来讲,第三季度经济运行的表现是全年的重要参考,如果表现异常,则需要在第三季度末作出相应调整,采取相关措施,以令全年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明明指出,以定向工具和价格工具为代表的货币政策或将在下半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降准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降准频率下降,更多地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已经成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重要特征,定向工具将会被更多地使用,如MLF的定向支持或TMLF。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