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PE/VC投资同比降26.21% 科创企业成资本宠儿商业
“资本的寒冬更冷了。”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如果说2018年部分PE/VC机构尚能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保持投资活跃的话,那么2019年在募资难形势持续加剧的背景下,机构出手也变得十分谨慎。
开年以来,股权市场投资活跃度持续走低,5月投融资交易数量更触及近年来的新低。据清科私募通数据,今年前5个月,PE/VC市场共计发生投资案例2418起,较去年同期下降26.21%;5月投融资案例数量触底,投资事件264起,同比下降74.4%。在机构投资主要依靠过去积累的存量资金的背景下,大额交易的明星项目也显著减少。同时,PE/VC投资也进一步聚焦早期,向B轮及其之前轮次倾斜。
此外,在我国经济升级转型和科创板推出的大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成为资本偏爱的宠儿,PE/VC将更多的“弹药”投向IT、互联网和生物技术/(以下简称生物医疗)行业。
投资金额出现断崖式下跌
“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募资端还是投资端,情况都没有出现好转。”张奥平说。
事实上,投融资的遇冷出现在2018下半年,这一情况在今年进一步加剧。过去5个月,我国PE/VC市场投资金额出现断崖式下跌。据清科私募通数据,2019年前5个月,我国PE/VC市场投资案例共2418起,较去年同期下降26.21%;涉及金额2071.9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92%。5月融资交易数量更是触及近年来最低值,同比下降74.4%、环比下降21.9%。
交易数量与金额的下降源于PE/ VC机构纷纷“勒紧了荷包”,开启了更为严谨的投资模式。
北京一家长期关注文娱行业的基金负责人就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机构投资所用都是存量资金,步调趋缓和更严谨的风格已是行业共识。
顺为资本合伙人赖晓凌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顺为在2017年底即预判到资本寒冬的到来,因此将2018年的工作重心较多地放在了募资与退出环节,并于2018年11月完成了新一期12.1亿的募资,“现在可以说是‘弹药’充足,即便如此,我们的整体节奏也有所放缓,截至目前,今年约投出了1亿美元。”
前述文创基金负责人也透露,其所在机构从去年开始就将重心放在了退出环节,今年新投项目不多。
虽然资本寒冬仍在继续,但张奥平认为,随着科创板落地,今年下半年收获成熟IPO的数量将会增加,如此或有利于机构募资端的活动,进而改善投资局面,“今年四季度或2020年一季度的投资情况有望出现好转”。
投资持续向早期阶段倾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过去5个月,PE/VC投资持续向早期阶段倾斜。从具体轮次来看,2019年前5个月PE/VC市场共计有848起投资来自A轮、385起B轮、天使轮347起。
对此,张奥平向记者分析称,机构投资早期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今市场上优质的资产项目愈发稀缺,并且在后期可参与这些项目的资金门槛、难度均在不断提高。以过去一年快速成长的瑞幸咖啡为例,其在诞生初期即规划好了整体资本路线和潜在机构股东,“后期无论多大的明星机构都不一定能加入”。因此,投资机构要想捕捉到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就必须在早期布局,“预计未来可能会出现PE机构VC化,VC机构天使化,天使机构FA化的趋势。”
赖晓凌则认为,PE/VC投资偏好的前倾、后移皆属资产质量、价格等因素影响下正常的周期性波动。“事实上,过去十几年里出现过多次PE/VC投资的阶段性前倾、后移。”同时,他也指出,本轮投资的整体前倾主要源于存量资产的价格高企,且大部分项目难以判断优劣,“从性价比和投入产出的角度讲,PE/VC自然会往前走,更多关注早期项目。”
据他介绍,虽然今年以来顺为整体的投资步伐有所放缓,但对、、边缘计算的早期项目的节奏实际在加快,目的即是要挖掘到处于早期阶段的优质科技创新项目。而对于成长期的项目则相对更为谨慎,大部分涉及C轮及以后轮次的企业均是顺为对原有投资项目的跟进。
科创企业获更多机构关注
除机构投资继续往早期倾斜外,PE/VC投资对科技创新行业的执着也在延续。
从投融资案例数量来看,今年前5个月,IT、互联网、生物医疗三大行业位居前3。虽然,该三大行业一直是PE/VC聚焦的核心行业,但今年前5个月三大行业投融资案例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明显上升。具体来看,IT行业共发生投融事件571起、互联网领域458起、生物医疗312起。
显然,在投融资整体趋缓的形势下,专注于科技创新的企业获得了更多投资人的关注。张奥平认为,上述行业投融资持续升温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在宏观层面上,上述行业符合我国实行科技强国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经济的明确发展方向;二是在我国科创板注册制推出后进一步催生的科技投资热情,“科创板的设立和注册制度的试点让创投机构看到了中国专注于科技创新的板块,一级市场也因此看到了新的退出渠道,一些从前不太关注该领域的机构也开始布局科技创新企业。”
同时,他也指出,仅将科创板视为退出渠道而跟风投资的机构,其前景或不容乐观。原因在于,一方面,科技投资强调专业性,要求投资团队具备更高的能力去判断项目的科技创新属性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注册制通常有着严格的退市制度,即使企业上市之后其估值也可能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甚至面临退市。因此,专业能力不强却跟风投资的机构最终或得不偿失。
责编 祝裕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