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母基金100人】之张继东:政府引导基金不缺位,更要不越位商业
2018年6月26日的“每天听见吴晓波”频道里,吴晓波讲到,从2017年10月开始,已为700多人拍摄了照片,大部分被拍者都来自中国企业家。二人闲聊之间,吴晓波曾问:“你为700多位企业家拍照,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出乎他意料的是,潘石屹从摄影师的角度证明了一个东北民营企业落后的现象,“这些企业家绝大多数来自民营企业,但是没有一人来自东北,也许东北没有民营企业家。”
01“投资不过山海关”
早在2004年,国务院便已提出一项国家级战略——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民营企业;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更是拉开了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大幕。
然而直到2018年,摄影师潘石屹却依然没有在东北找到几家著名的民营企业。经济参考报在东北地区文章中发出评论,“在新一轮东北振兴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改革。”
自改革开放起,国有企业就面临着的命运。建国后曾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其经济也开始直线下滑,近几年来的GDP增速甚至全部掉到了全国后五位。有数据显示,时至今日,东北经济中的国企比重仍然很大,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国有资产在工业企业中的占比分别达45.8%、54.1%和64.7%,远高于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
数据之外,东北某民营企业家现身说法,“我在东北做了十几年的快消品。从2015年开始,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向南方发展,城市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做生意的也走了,人口越来越少,做生意也不如以前那么好做。2016年来到深圳创业,在这里创业创新氛围很浓,大家只看重能力,不讲关系,在这里可以公平公正的竞争,目前不打算回东北老家了。”有人甚至一针见血指出,东北人最讲情义,其实潜台词是东北人最爱讲关系。
国企“综合征”未解、民营企业缺乏、人才流失、关系文化盛行等原因,让投资者对东三省望而却步,再加上东南沿海等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营商环境优越,马太效应和虹吸效应驱动着资本不断流向经济发达区域。
“投资不过山海关”在投资圈也逐渐广为人知。
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总经理张继东在采访中坦言,“确实存在差距。我们吉林股权投资行业、确实不发达,只有40多家,管理机构也少。”根据中基协私募登记及私募备案月报,截至2019年5月份,吉林私募基金管理人76家,虽略高于辽宁(不含大连93家)和黑龙江,但在全国占比仅为0.31%。
“当地对这个(私募股权投资)的认识也有些少。”张继东表示,“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需要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东北民间和社会的观念。目前政府观念转变比较主动,基金设立比较早,2015年我们就设立了大规模市场化的产业引导基金。”
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在双创如火如荼、星火燎原和产融结合大发展的背景下,通过金融投资手段引导、培育地方产业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成为了各地政府发展实体经济、扶持特定产业、助力初创企业的重要方式,并且在发展中也逐步累积了不少颇具意义的实践经验。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便是如此。
02 既不缺位,亦不越位
出生于1970年的张继东,是个地地道道的吉林人,吉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毕业,说话间略带东北口音,却有一种儒雅的文人气质。他曾先后在吉林会计师事务所、财政部驻吉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吉林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国库处、预算处工作,2006年起担任吉林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2015年8月正式担任吉林省股权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吉林引导基金总经理-张继东
张继东有着丰富的政府财政工作经验,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善于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参与主持制定了吉林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运营基本规则框架和制度体系,精通企业财务、会计、税务及资本运作,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着敏锐洞察力。
他告诉母中心,吉林省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吉林股权基金”)于2015年8月7日注册成立,是吉林省财政厅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负责运营管理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简称“吉林引导基金”),公司下设吉林省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吉林创投”)和吉林省扶贫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吉林扶贫”)两个全资子公司。
作为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吉林引导100亿元,目前公司已累计签约落地30余支子基金,参股的基金总规模超过700亿元,与深创投、银河投资、鼎晖投资等国内知名基金管理机构有着深度良好的合作。
1、引导基金有所为
2019年3月,修订后的《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替换了2015年5月印发的《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办法》指出,该办法所称引导基金是指由省政府出资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不追求盈利最大化,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引导各类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吉林省鼓励类产业领域聚集,促进相关产业做大做强。
吉林股权基金的官网介绍则是更为简洁,吉林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方式与基金管理机构合作设立战略、、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省政府鼓励领域子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推动经济发展。
“母基金层面,由省财政单一出资;子基金层面,我们参股子基金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引导带动投资作用。”张继东介绍,政府给他们划定的基金投资范围:一是战略性产业,实际上就八个产业,包括健康、生物、、制造、、、、等;第二是现代农业;第三是现代服务业;第四个就是科技成果转化。
“四个领域,我概括的话就是一个全产业,就是除之外的产业全都包括了,所以跟我们合作的子基金,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投资,主要由基金管理人根据自身的行业优势和投资偏好,选择确定主要的投资领域。”
作为政府引导基金,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天然地具有产业引导要求。虽说是除房地产之外的所有产业都可以涵盖,但四个领域仍是各有侧重,并直指东北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
战略新兴产业面向未来,是战略性、前瞻性的投资,也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科技成果转化立足制高点,是当下最具发展前景、最具挑战性和竞争力的存在,是传统、新旧动能转化的催化剂;现代服务业之于东北,是补足短板、搞活经济的重要手段;现代农业,则无疑是发挥其原有优势、实现东北振兴的有效途径。
在四个投资领域参股设立子基金之外,吉林创投也有着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我们还有创投版块,成立了创管理子公司,设立了双创基金,用于直投早期、天使阶段的项目。”
张继东直言,吉林省具有较为深厚的科技基础,“两所五校”有很多科技项目,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还不理想,缺乏资本的助力和支持。在与社会资本合作过程中,感到市场化基金对过于早期如天使段的项目投资意愿不强,因此“我们想补一下短板,在母基金之外设立一个创投版块,通过直投的方式,把这些非常早的科技项目孵化一下,实际上就是天使投资。通过这种孵化,把项目生态建立起来,如果发展好了,我们参股的这些子基金都可以继续跟投。”
吉林引导基金设立以来,张继东感受特别大的是,东北民间和社会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以前,一些企业家有一种僵化、封闭的思想,对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不熟悉甚至存在误解,但是逐渐的,引导基金及其参股的子基金通过发掘项目、对接项目、融资辅导和宣传,企业家的观念已经在改变之中,开始逐渐接受资本的助力,“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主动找上门希望得到基金投资,所作的商业计划书和融资方案也越来越专业”。
2、有所不为不越位
根据《管理办法》,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法合规、防范风险,适当让利、滚动发展”的原则投资运作,引导基金管理人合作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子基金,主要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吉林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和薄弱环节。
张继东在采访中多次强调市场化运作。“我们的基金整个限制是最少的,不只在东北,即使跟全国比,我们的引导性限制也很少。”在这一点上,他不无自豪。
返投要求方面,引导基金最开始刚设立的时候,借鉴了各地的返投规定。据张继东回忆,他们当时定了返投要求70%,引导基金出资最多不超过30%。“后来实际上并没有按照这个比例机械地执行,我们一调研、一接触,觉得这个事儿其实不科学。引导基金出资30%,要求返投70%还算好一点;有时出资10%,却也要求返投这么多就不合理了。”
他举例说明,他们有出资5%的,合作方不需要那么多,对方考虑更多的可能是借助政府引导基金的品牌资源,并不需要引导基金出资太多。吉林引导基金的出资份额有5%的,有10%的,15%的,这样的话,要求子基金管理人一律返投70%就不合适,所以就改成了70%∶30%,即2.33。
“后来我们觉得,应该是按照引导基金的出资倍数去算更加科学,中间有段时间是2.5倍左右,现在我们基本上是按照2倍作为底线,超出2倍的投资,引导基金会对基金管理人和社会资本进行奖励和让利,最多可达引导基金超额收益的60%,用经济手段激励更多地投资于本地项目。”实际执行结果,远超2倍的返投情况,则是令人惊喜至极。
注册地要求上,基金管理机构虽然不作强制要求,但基金仍是一般得注册在吉林。“实际上,基金注册方面我们也在争取放开要求,这样投资人就多了,基金合伙企业注册从我们角度已经想开了,单纯的基金注册地限制并不能为当地带来税收和就业,只要基金能把资金投资在这,就是最合适的。但是这个目前还没有普遍放开,文件里面还是有基金注册地的原则要求。”
就跟投机制而言,张继东表示,他们不强制GP管理团队跟投,但是如果有这种跟投机制,他们是欢迎和鼓励的。“有的管理机构是国有的,可能由于一些体制方面的限制,有的允许、有的不允许。”
在收益回报方面,吉林引导基金则是把自己的利益绑定到了GP身上。“你盈利,我就跟你盈利,我和你共进退。因而我们原则上对项目投资决策只提建议但不作干预,GP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想投就投。LP得放手让GP去做,他们最担心政府干预过度,因此我们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做到让他们放心。”
张继东莞尔道,“我们与GP沟通时,说我们不止要做个合格的LP,我们还要做个优秀的LP。我们明确划分权责边界:不应该引导基金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但是如果需要我们帮助协调一些资源,提供一些增值服务,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我们尽十二分的努力去做。”也就是说,引导基金首先保证不缺位的同时,更不能越位。“他们最担心的是越位,所以要充分放手。”
在GP选择上,吉林引导基金也有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首先是它的资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二是管理规模,管理规模不低于5个亿;三是需要有至少三个成功投资案例,并且有成功退出的项目;四是GP管理团队,比如团队有多少个人、在一起合作时间长短、内部激励机制是否健全;五是对当地产业的熟悉程度和带动能力等。张继东补充,“有的不是否决条件,而是加分项。如果在一起合作时间很长,可能会加分;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的,我们是加分的;有一些股权绑定、还有跟投的这种机制,所投产业相契合的,我们会有所鼓励。”
他们希望,能选择非常靠谱的、踏踏实实引导助力产业发展、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取得收益的团队。
03 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
在已合作的GP管理机构中,张继东对深创投驻东北团队赞誉有加。为何看好深创投?
张继东回答道,第一,深创投乃国内领先的VC,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东北有一个完整的团队,“现在我们合作得比较好的,都是在吉林当地有团队的,不然的话,空中飞人飞来飞去,他们没有精力,也静不下心来深耕项目,可能效果就不好”,深创投东北团队八个人,还不都是做投资的,其中有司机和财务,实际是六个人在做投资风控。而在2018年的深创投年会上,倪泽望董事长唯一表扬的、业绩最好的就是东北团队。
能深耕当地,才能挖掘出好项目。“他们整天真的很辛苦,挣的是辛苦钱。”张继东很是敬佩。考察走访了3000多个项目,大家一提起来某个项目,他们都能清楚说出这个项目的情况,包括这个项目在哪?什么情况?它的创始人是谁?管理团队怎么样?有什么优势?还面临什么问题?几乎都能说清。“这一点确实非常佩服。所以说,像这种团队,我们觉得给他什么政策都不怕。”
第二,吉林引导基金原先规定,涉及关联性的投资,或者一定额度以上的投资,需要找第三方尽调,比方说超过5000万的投资,应该由第三方尽调。张继东认为,深创投自己尽调的效果,要比第三方尽调的效果好。“他们的个人、团队激励机制等非常好。”张继东赞叹到。
如深创投一般,和吉林引导基金合作的子基金、集团企业等,在双方合作之后,合作机构会在东北建立固定团队。一般情况下,合作方会从总部地区会派出少数骨干,然后选组当地团队成员,这对于吉林来说,相当于引进了优秀的投资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会留住、吸引和培养人才。
张继东为我们总结了吉林引导基金对人才的促进作用。“就从我们实践来看,引导基金对人才的促进还真有一些效果。”
首先,引导成立时,由于吉林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因而他们先后从外面引进了一批吉林籍的人才,主要是有做基金、金融方面经验的,“以前没有适合他干的工作,现在有这个岗位了,他就回来了”。
其次,也从机关里面吸引了一些人才。“清华、北大毕业的,当时我们公务员里有一些选调生,在我们省里的一些机关工作,我们引导基金成立之后,到现在已有两个清华的、一个北大的选调生到我们公司了,从机关里出来,这是一个。
此外,还有一些纯是从外地过来的,有的因为女朋友在吉林的,也有本地学校比如吉林大学毕业的,或者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家在吉林的,有了好的工作岗位就回来了。
张继东认为,从东北来讲,作为股权投资基金,吉林引导基金规模比较大,成立以来,大家都在齐心协力,运作机制也在完善、在发展。但是从长久看,人才在这,光有热情、光有情怀肯定不行,应该要建立一些人才激励机制,增强内生动力。
“引导基金对外合作的市场化已经走上正轨,但内部机制现在还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对社会化聘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否应该采用更灵活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我们也在学习和探索。”但张继东同时明确,引导基金“一定要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
一位八八年出生于东北小兴安岭小镇的董姓网友此前曾表示,见证了身边一个个小家庭的南北离散,见证了正常窗口按流程就能办的事在东北却要靠红包关系,于是毕业后特别不想回去,“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真心希望这个曾经辉煌的地方能够重新站起来,充满活力,不再有离散,不再向往远方……”
而随着吉林引导基金等机构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东北兴起,引导基金助力当地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引导东北企业家观念慢慢转变,吸引东北籍人才渐渐回流,一切都在好转。曾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东北似乎正在重新站起来,正在那片黑土地上谱写着一曲“东北振兴”之歌。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