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舞蹈发展述评:舞韵起伏四十年文化
舞蹈诗《云南映象》
芭蕾舞剧《敦煌》
街舞《黄河》
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
当代舞《八女投江》
舞剧《醒·狮》
当代舞《走·跑·跳》
四十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二十载荷花绽放、荷舞满塘。2018年12月27日,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刻,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承办的“荷花·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舞蹈“荷花奖”20周年展览在国家大剧院隆重开展。
作为中国舞蹈界标杆性的评奖活动,中国舞蹈“荷花奖”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先后有百余部经典作品、千余名优秀编导、万余名卓越舞者,于此崭露头角乃至誉满中华。这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荷花奖”历届赛制、奖项、参赛规模、获奖名单及评委名录等内容,并通过精彩剧照、作品视频、服装、舞美沙盘等,再现了中国舞蹈艺术华光璀璨的一个个瞬间。二十年筚路蓝缕,二十年初心不改,从“荷花奖”的一个片域,可窥探到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舞蹈的过往。让我们通过“荷花奖”的成长轨迹,重温中国舞蹈40年的奋进历程。
云程发轫 足起变革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舞蹈发展成绩斐然,开拓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舞蹈作品的题材、内容与风格等呈现出历时性与共时性交错并存的局面。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新时期第一个时间坐标的确立。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意识形态构成的社会文化语境,到20世纪90年代延续并改造着艺术领域的文化逻辑,再到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渗透,舞蹈创作发展呈现出多样景观。
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潮与“文化寻根”,使得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从对民间乡土习俗的表达转向对传统文化、民族情怀与现实价值的追求,如“黄河文化”催生出的《黄河一方土》《黄河女儿情》《黄河水长流》。与此同时,“拨乱反正”政策影响下的舞蹈创作,倾向于树立典型英雄人物形象,这与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紧密贴合,在197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演出中,涌现出了歌颂烈士的《割不断的琴弦》《刑场上的婚礼》以及参加第一、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的现实题材舞蹈作品《再见吧!妈妈》《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舞蹈艺术家从原有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舞蹈本体意识凸显及现实主义思潮持续高扬,使现实题材舞蹈呈现出形式多样且边界廓清的发展态势,这在“新舞蹈”到“当代舞”的演变中清晰可见。1998年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设置了“新舞蹈”组别,该组作品的属性主要表现为舞蹈语汇可根据作品的题材、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广采博取,形式不受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体裁的限制。此次参赛作品大部分反映当代现实生活并具有较强时代气息,如获得首届“荷花奖”金奖的《走·跑·跳》《天边的红云》。由于高度关注舞蹈形象的独创性,当代舞在创作方法上变得复杂而混沌,不同舞种语言在交融中实现对舞蹈类型范式的突破与建构。第三届“荷花奖”比赛“新舞蹈”之名被“当代舞”取代,现实题材舞蹈拥有了更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除了军旅舞蹈作品外,还包含富有生活气息的《咱爸咱妈》《父亲》等,也有借喻传统反映当下的《根之雕》《太阳鸟》等优秀作品。
改革开放征程加速了文艺事业的发展并使之呈现出开放多元的格局。现实题材舞蹈创作进入形式边界弥合的选择期,尽管编导不乏个体昭彰和独立思考,但并未因此排斥主流精神的存在和集体意识的指向,反而表现出对现实表达不拘一格的言说方式。如在“荷花奖”比赛中,我们既可以看到革命历史题材的《铁道游击队》《南京1937》《延安记忆》《追忆1911》,也可以看到表现地域风情的《风中少林》《沉沉的厝里情》《月上贺兰》等,还有改编自文学、影视作品的《家》《花样年华》《闯关东》等。现实题材舞蹈创作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中构建“多元一体”语言风格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和对主体的思辨。
进入新时代,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引领下,舞剧舞蹈诗的创作格局也在悄然变化,尽管保持着以弘扬主旋律为重,但在宏大叙事的调色板上,个体叙事的“被强调”改变了以往舞剧舞蹈诗的叙事视角,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主导下,它们一笔笔勾勒出新中国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的历史画卷,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负行千里 果之累累
改革开放后,中国舞蹈发展经历了“思想解放”与“新启蒙”运动,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据不完全统计,1979至1999年间,共有200多部舞剧问世,在风格形态上出现了民族舞剧、芭蕾舞剧、现代舞剧“三足鼎立”的景观。
就语言风格而言,20世纪80年代的舞剧创作中“非类型语言风格”占比较大,舞剧艺术在对自身结构的突破中表现出交响化、简约化、境遇化、剧诗化的新形式。现实题材舞剧创作的“剧诗化”转型,标志着舞剧在更高层次上重建“戏剧性”,也标志着衡量当代舞剧类型的尺度已经无法遵循传统的既定规范,从而为舞剧的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世纪90年代,回归本体意识对舞剧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舞剧创作中的“诗化”现象,如1997年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中,出现了命名为“舞蹈诗”的剧目。2000年,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设立舞剧舞蹈诗专项比赛,舞蹈诗作别了舞剧而另立门户,成为新世纪舞蹈本体多元发展的成果之一。
少数民族舞蹈方面,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民族舞剧丰富了中国舞蹈的民族性内涵、风格性语言与神话式叙事,那么新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舞蹈诗则以诗化叙事营造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诗歌意象,摆脱了舞剧主流叙事的羁绊,获得了主体生命的自由表达。从20世纪90年代末朝鲜族的《长白情》、藏族的《阿姐鼓》,到2004年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金奖的《云南映象》,无不是对民族精神的写意。在诗化的视野下,舞蹈诗为风土题材表现民族意象、人生意蕴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回溯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中国当代舞力图通过具体的个人化经验,建构自身与历史、现实、个人的多重对话,使舞蹈的抒情建立在充满生活质感的叙事场景中。诚然,当代都市与乡村现实生活成为现实题材舞蹈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时代映射,如深圳先后推出表现新都市人生活的《一样的月光》《深圳故事·追求》;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兰花花》、中国歌舞舞剧院的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等,以“阳春白雪”的舞蹈艺术反映“下里巴人”的乡村际遇。
现实主义创作要求作品对国家重大事件有所回应,如198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复兴之路》、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公演的舞剧《金陵十三钗》。当前,围绕“一带一路”主题的有《敦煌》《丝海寻梦》《南海丝路》等;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有《春天的故事》《潮速》等;歌颂“中国梦”的有《沙湾往事》《丝路上的中国梦——永远的麦西热甫》《诺玛阿美》等。
改革开放以来,舞蹈艺术评论与研究也由复苏逐步走向勃兴。中国舞蹈史方面,当代著名舞蹈史学家王克芬撰写的《中国舞蹈发展史》,详细介绍了舞蹈自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产生、发展、传承、变异的历史轨迹;西方舞蹈史方面,1992年德国库特·尤斯著、郭明达译的《世界舞蹈史》,是我国第一部介绍世界舞蹈史的译著。此外,2001年朱立人编著的《西方芭蕾史纲》,成为国内首部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芭蕾舞史的书籍。2004年,刘青弋著的《西方现代舞史纲》,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西方现代舞的发展历程。舞蹈理论的研究、著述、出版成果丰硕,《舞蹈艺术》丛刊和《舞蹈论丛》等学术刊物先后创刊,《舞蹈》杂志发行量不断扩大,《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成为全国唯一舞蹈专业高校学报,上海戏剧学院《当代舞蹈艺术研究》也首开舞蹈类双语期刊先河。老、中、青三代学者,孜孜以求、著书立说,使得舞蹈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在不断拓展,学术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厚,推进了舞蹈学学科建设的完善与丰富。
当下有为 未来可期
如何在新时代坚持人民立场、秉承优秀传统,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是舞蹈界面临的现实问题。
首先,舞蹈创作的核心价值驱动是“弘扬主旋律”。可以说,主旋律文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核心与主体,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统一性。从叙事策略看,改革开放以来,主旋律舞蹈从革命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转向大众文化的民间叙事,其审美趣味偏重日常生活和个体体验。因此,新时代的舞蹈创作应积极从新的题材中寻找弘扬主旋律的切入点。
其次,作为一种舞蹈艺术类型,现实题材舞蹈需要在政治审美化的要求和审美政治化的创作之间实现平衡,实现这种平衡可通过调整与调节审美修辞,即在题材、体裁、叙事、语言等舞蹈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再次,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是民族性的艺术呈现,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的放歌。作为一种特定性、主导性的元叙事艺术类型,现实题材舞蹈创作从选材上以现实题材为主,广泛覆盖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军旅题材、文学题材、地域文化题材等;从体裁形式上,从短小精悍的小舞蹈作品到鸿篇巨制的舞剧、舞蹈诗、大歌舞,几乎涵盖了所有舞蹈作品形式,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主题歌舞晚会《长城之歌》等,大型舞剧《八女投江》《隔壁青春》《一起跳舞吧》等;从价值取向上,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中心,融审美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等为一体,由此建构起一个主题鲜明、形式开放、风格多样、语言杂糅的舞蹈类型。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中,优秀的舞蹈作品对构建新的国家形象、凝聚民族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其关键是要聚焦现实题材创作,这既是艺术创作的重点,也是艺术创作的难点。因此,创作者应该在艺术创作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寻求平衡点,努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蹈精品。
2018年末,由中国舞蹈家协会牵头打造的中国舞蹈界里程碑式的年度巡礼活动“舞典华章”,汇聚了在2018年这个历史性节点出现的舞蹈佳作,如舞剧《天路》《刘三姐》《花木兰》《醒狮》《敦煌》,以及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奖剧目《命运》《不眠夜》《看不见的墙》《运河船工》,在总结中国舞蹈年度发展成果之外,我们更希望通过精品荟萃的展演形式,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一份隆重贺礼。
(作者:罗斌,系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