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新年味:“洋面孔”勾勒文化交融新画卷资讯

时间:2019-02-09 18:01:00    来源:中新网    编辑:

中国农村的新年味:“洋面孔”勾勒文化交融新画卷

  中新网宁波1月19日电(记者林波)“猪耳朵捏一下,再用小竹刀刻一下……”在浙江省宁波市非遗项目面塑传承人丁逸儿的指导下,来自美国的Derek Hamm正忙着捏面人,动作虽略显笨拙,但一只粉色的小猪在他的手上逐渐成型。

图为活动现场。 林波 摄

  图为活动现场。 林波 摄

  1月19日,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数十个国家的百余位国际友人来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提前体验“中国年”,感知中华文化之美,勾勒文化交融新画卷。

图为活动现场。 林波 摄

  图为活动现场。 林波 摄

  用糯米粉包裹着白糖、猪油、芝麻、桂花制成的馅料,封口捏紧,用手搓成球形,一颗颗圆滚滚的汤圆便出现在Oles Babakalov手中。

  来自英国的Oles Babakalov是个中国“文化迷”,这是他在中国的第三个春节,“第一次体验了舞龙,第二次体验了书法,这次则尝试着做一些中国美食。”

图为活动现场。 林波 摄

  图为活动现场。 林波 摄

  “逢年过节,中国南方民众的家中一般会包汤圆吃,喻意团团圆圆。”在Oles Babakalov看来,中国美食有着独特的寓意,“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每一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传承,在不同地方,春节美食也不尽相同。”

  事实上,从最初的穿唐装、吃汤圆、互道“恭喜发财”,到现在的捣年糕、舞龙、舞狮,中国春节的年味和习俗正悄然在世界各地扩散、传播,“过春节”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和新的生活方式。

  “我来中国九个月了,这是我第一次过中国春节。”来自摩洛哥的Tamakast Mustapha是一个导游,此次来中国主要是学习中文,“来摩洛哥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会说中文的导游很稀缺。”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境游客人数不断增加,中文导游在摩洛哥成了一份热门工作。这也让Tamakast Mustapha决定来中国学习中文。

  “我不仅学习中文,还要对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文化有了解,春节就是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在Tamakast Mustapha看来,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而春节历史悠久,形式多彩丰富,“只有懂中国春节,才能懂中国文化。”

图为活动现场。 林波 摄

  图为活动现场。 林波 摄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中国乡村旅游不在将目光局限于周边及中国国内市场。

  “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国际友人的视野,将中华文化展现给世界,吸引更多的人来中国。”在裘村镇长裘尧辉看来,春节文化,无疑是裘村镇最吸引人的内容之一,“以此为契机,我们也要走出去,提升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完)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