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打好“钱、地、人”组合拳资讯
本报记者 谢利
“乡村产业定位更加准确,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更加清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要求更加具体。”对于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用三个“更加”给予概括性阐释。
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余欣荣介绍,《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村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等,将在“钱、地、人”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促进乡村产业要打“组合拳”
近些年,在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中,很多涉及乡村产业振兴。而此次《指导意见》中在政策方面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对此,余欣荣表示,首先,《指导意见》对乡村产业定位更加准确。他介绍说:“乡村产业源于传统种养业和手,主要包括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等,具有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健全以及农业功能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深度开发、乡村就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特征,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当前,乡村产业中存在的产业门类不宽、产业链条不长、要素活力不强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须加强引导和扶持。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重点在“钱、地、人”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
在“钱”的方面,一方面,健全财政投入机制,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另一方面,创新乡村金融服务,《指导意见》重点提出了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据初步测算,这项措施将会增加10万亿元以上的县域贷款。
在“地”的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时候,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支持力度。同时,开展县域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进一步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这方面盘活后,就会更好地拓展乡村产业用地空间。”余欣荣说。
在“人”的方面,则要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包括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
解决“空心村”问题要把产业更多留在乡村
针对近年来有的地方出现“空心村”问题,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乡村没有产业。”
他表示,解决好“空心村”问题,根本的还是发展乡村产业。“没有产业,乡村就吸引不了资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指导意见》中特别指明“要把产业更多留在乡村”。曾衍德表示,以往,农村搞种养业,城市搞加工流通,农民拿不到多少收益。《指导意见》强调,要突出优势特色,重点发展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和乡村信息产业,这些都是立农、为农、兴农的产业,要尽量把这些留在农村。
同时,要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目前,一些青壮劳动力都进城务工了,因为乡村的产业发展不充分,就业岗位较少。《指导意见》提出,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乡)和物流节点集中。这就是要把更多的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更多的就业岗位留给农民。
此外,要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他说:“目前,一些乡村产业与农民联系不紧,增值收益留给农民的不多,这些状况需要改变。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融合发展等多种方式,让农民不但有业就、有活儿干,更要有钱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农民的笑脸多起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兴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空心村”才会彻底消失。
让更多工商资本投入乡村
解决好“钱”的问题,除了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以外,工商资本也是乡村产业发展重要的力量。据曾衍德介绍,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投资都在万亿元以上。他表示,对于这一巨大的力量,今后还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资本投入乡村。
他表示,工商资本投入乡村产业,重点要做到“三多”。
多办一些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产业。工商资本进入乡村,要坚持立足农业、服务农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要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只有这样,工商资本在乡村才能立住脚,才能持续发展,才能赢得农民的欢迎和社会的支持。
多办一些产业链条长的产业。要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特别是要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产业,通过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军企业。
多办一些带动贫困户的产业。要引导工商资本到贫困地区或其他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吸纳农民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让更多的贫困户富裕起来。
他同时提出,工商资本进入乡村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不得违规占用农地或耕地从事非农产业,也不得侵害农民财产权益。
绿色引领 撬动产业“金杠杆”
《指导意见》在基本原则中特别强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吸取了上世纪80年代发展乡镇企业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教训,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余欣荣表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的路子,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以绿色标准体系引领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如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制定和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业态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另一方面,要以标准化生产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并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此外,要强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
“为确保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指导意见》对供地、规划、金融等多种制度保障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在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保证农业环境不受影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余欣荣说。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