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庄绿色嬗变:从钢铁重镇到生态之城资讯
■本报记者 王彩娜 ■刘菲菲
昔日的重镇——天津大邱庄正在发生一场绿色嬗变,呼之欲出的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可谓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前,“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审。自此,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作为改革开放先锋的大邱庄再次出发,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勾勒生态之城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镇党委副书记刘文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大邱庄镇积极寻求绿色发展,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建设便是突破口。
2018年7月,在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大邱庄镇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德国能源署授予了“中德生态示范城市”称号。随后,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镇人民政府与德国能源署、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签署了三方谅解备忘录。今年4月,在第五届“德国柏林能源转型对话”上,签订了《中德大邱庄生态示范城2019年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三方依托自身优势资源着手编制完成了“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评审专家组认为,该指标体系采用“技术应用带动指标落实”的编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性。该指标体系作为生态城规划建设的指南,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前瞻性。特色指标对标高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行车道覆盖率100%、装配式建筑实施比例100%、公共建筑集成应用BIM的比例90%、新建建筑节能设计能耗相较天津市现行节能设计能耗标准的比例不超过80%等。
二是实操性。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控制性和引导性相结合”,充分征求了区直相关部门意见,在确保指标取值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可操作性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设计向区主要领导同志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多轮沟通,现形成了最终的研究成果。
三是制度化。生态城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建设的指南和纲领性文件,细化指标于每个地块导则,并明确落实路径,将土地出让、规划条件等环节纳入项目建设中,并以任务分解的形式,落实至相应责任部门,每年定量评估指标体系落实情况,形成逐年考核、不断优化的动态机制。
改革开放先锋再出发
“充分汲取专家评审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提升和完善,为落实评估奠定基础。”天津市静海区常务副区长刘峰表示,将建立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镇人民政府、德国能源署、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三方合作机制,围绕着落实规划、做实产业、服务城市发展等,加强沟通、紧密对接。
刘峰强调,在生态城建设过程中,加大中德技术交流互动,搭建德国中小企业合作平台。目前,生态城在对外产业合作方面具有了一定基础,为了实现生态城“五年成势、十年成城”的总体目标,邀请专项领域专家参与未来建设工作,围绕每年“工作任务是否完成、不足之处在哪里、如何解决新的问题”,提供专业技术意见,从而在实践中逐年修正、完善,形成一个动态良性循环。
德国能源署专家认为,静海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毗邻,发展潜力巨大,今后将加强沟通,深化合作,为静海的示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大邱庄曾因农村化而闻名全国,而今在高质量发展的催促下再出发,以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探索突破“钢铁围城”,加快培育“造血”功能,依托“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合作项目,加快引进智能制造、研发中心、总部经济、现代服务等高新企业。在生态方面,借鉴德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按照国家绿色低碳生态城市标准,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合作。
如2018年6月,天津市静海区政府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导大邱庄钢管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展示于一体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目前,静海以、健康产业、现代物流、先进制造、都市农业、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六大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两城三区六园”格局初步建立。随着中德生态示范城市、中国自行车之都、中国乐器产业基地等先后命名,静海成为高质量发展新支点。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