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而出迎风而立资讯
从“三来一补”到“模仿创新”,再到“源头创新”,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业链条上不断爬坡跃升。
突破技术方案新路径,布局大科学装置孵化器,构建科技治理体系新机制……一批“春笋企业”正在深圳不断出现。窥斑见豹,新“中国制造”的强劲动能在其中持续孕育。
发力源头创新
人脸通关闸机、人证核验系统、智能手机3D摄像头……成立刚1年的光鉴科技,一年中经历3轮融资,正在快速成长。
清华本科、海归博士毕业的公司创始人朱力说,针对智能手机3D摄像头的3D结构光方案,光鉴科技另辟蹊径,提出了不同于国际巨头企业的全新架构,并申请了多项国内外专利。光鉴科技的3D结构光模组已在主流旗舰智能手机上调试成功,并开始与一线手机厂商合作。
如今,像光鉴科技这样茁壮成长的创新“春笋企业”,正在深圳不断破土而出。7月初,激光显示领域代表性企业之一光峰科技科创板注册生效。“在创新的道路上不能只做追随者,要用颠覆式创新打破传统巨头的 技术掌控。”光峰科技创始人李屹说。
在创新“新势力”的带动下,深圳1月~5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
得益于肥沃的“创新土壤”,更多的“种子”正在持续孕育。为了补齐企业早期融资难短板,助力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发展,深圳市政府去年发起了战略性、政策性基金--深圳天使,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运营管理,首期规模为50亿元,计划3年内完成投资。
同时,深圳还开展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计划3年内培育10000家,并认定100家民营领军骨干企业。
校企联动擦出火花
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学城,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大科学装置、国际科研人才集聚的重要区域,有望成为“春笋企业”的重要孵化器。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应该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也就是源头创新、基础研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表示, 致力于基础研究的光明科学城对深圳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从光明科学城南下,同样位于“创新轴”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正成为湾区企业发展的强劲“智核”。
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大学(深圳)……如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已有超过4万名高等院校师生,校企联动正为“春笋企业”突围新“中国制造”不断输送强劲动能。
芯思杰公司与南方科技大学进行合作后,利用学校的先进设备和前沿理念,结合企业自身的产业经验,很快“擦出了火花”。“公司去年销售约2.5亿元,年增速超过100%,已经成为光学材料、光芯片批量化生产的行业先进企业。”公司董事长王建介绍。
完善科技治理体系
把科研项目的立项权交给企业,不再让“外行评内行”,开拓建立支持非共识创新机制……政策创新“松绑”,更加完善的科技治理体系正为“春笋企业”营造舒适成长环境。
非共识创新是指与已知的科学知识不相吻合的创意和设想,还得不到业界和同行的普遍认同。这类创新往往与权威论断不一致,又因创新性太强而实现难度大、风险 高,容易被贴上“离经叛道”的标签,从而很难得到支持。
从“非共识”到“共识”,虽然漫长艰辛,但可能孕育着“春笋”。记者了解到,深圳正积极开拓建立支持非共识创新机制,如在基础研究领域建立包容和支持非共识创新的制度,扩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项自主权,支持有创但没形成共识的项目。
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国家此前实施的“概念验证计划”,如在高校为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点火资金”,用于科研人员证明其科研成果具有商业价值,由此孵化了众多创新型企业。
深圳借鉴这一机制,支持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设立“创新验证中心”,为那些通过常规渠道难以获得资助的早期创新活动提供种子资金、基本设备和创新孵化服务。
“很多大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很多好的创意想法,但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去验证这些创意是否可以转化成现实产品、是否有商业价值。”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说,探索设立“创新验证中心”,将可能让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无忧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步。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