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中国百科全书事业40年 九旬老人的百科情怀文化
金常政,1929年生,百科全书编纂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原副总编辑。他亲历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问世过程,并参与编纂和从国外引进数十部百科全书的工作。他还撰写数百篇论文,出版《百科全书学》等7部专著,为中国百科全书编纂学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你看,这是我2017年最新参与编纂的《方志百科全书》。”金常政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高兴地展示给记者看。“今年,我的第三版《百科全书编纂学》也要问世了。我这一辈子啊,就是百科全书事业……”
今年90岁的金常政,浓墨重彩的后半生与中国百科全书事业同行:1978年,百业初兴,中国的百科全书事业,也随着《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筹备,迈出了第一步。从第一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担任责任编辑和副总编辑,到第二版担任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再到近年第三版受聘“三版工作咨询顾问”……
“我是个事业和学问上的‘迟到者’,必须加紧赶路”
“以前《中国大百科全书》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电子版,去年出版社约我再版《百科全书编纂学》,我花了半年时间,补充进一些我对百科全书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思考。”金常政说,“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总结了我一生的研究成果。”
虽已耄耋之年,金常政仍笔耕不辍。前几年,他还在老伴的病榻前,查阅国家图书馆的外国百科全书新资料,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了30万字的《百科全书论》。后来更是“与时俱进”,发表了一篇《网络百科全书刍议》,表达了他对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的看法。
“我是个事业和学问上的‘迟到者’,必须加紧赶路。”金常政告诉记者,他参与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时已49岁,与百科事业结缘却是“命中注定”的。
1949年,20岁的金常政离开家乡辽宁锦州,先后到哈尔滨和北京学习俄语,1950年毕业后分配到部队,主要从事编译和科研工作。后来,他被迫转业,下放工厂,直到1978年才有了转机。
那年机缘巧合,金常政结识了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姜椿芳。“我与姜老是忘年之交。他觉得应该编百科全书,启蒙民智,逢人便讲。”金常政说,“年近半百,空有梦想,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一个中年知识分子惶恐不安的?姜老邀我参加编纂百科全书,我自然欣喜万分地答应了。”
高山流水,得遇知音。结识姜椿芳后,金常政这个49岁的“初生牛犊”,立刻行动起来,花了4个多月对比研究各国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深沉,《大美百科全书》明快,法国《拉鲁斯百科全书》华丽,德国《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严谨……他想,中国的百科全书应是怎样的模样和性格呢?
“当时只有事业起步的兴奋感,哪里想到什么艰苦”
太湖之滨,雕花大楼,烛光摇曳,人影幢幢。
1979年5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在苏州东山召开编委会。当时入夜常常停电,天文学家和编辑们“秉烛夜战”,第一版《中国大百科全书》问世之艰辛可见一斑。
大百科全书的第一次会议,是8个人围着中央编译局里的一台乒乓球台开的;第一个办公地点,是借用的中国版本图书馆三间存旧书的库房;第一次印刷出版,是编辑团队蹲守4个月确保排版不出错熬出来的……金常政说:“当时只有事业起步的兴奋感,哪里想到什么艰苦!”
“我不是天文学家,夜空里只认识银河,还有‘河’两边的‘牛郎’‘织女’。”金常政说,自己在部队搞过雷达、导弹,姜椿芳觉得天文学属于科技领域,当时社内大多数人是搞文的,就把天文学卷交给了自己。
于是,金常政一边恶补天文学知识,一边往返各地,从天文学界搬救兵,常常工作到深夜2点;他不善社交,但凭一腔热情和真诚,敲开了天文学界的大门。
“大百科全书可不是一般的书,它既是学科知识的标准,也是语言文字的规范。”金常政要求高、脾气犟,他的夫人张曼真见他和姜椿芳急赤白脸地争论,就批评他。金常政却说:“他也知道我有那些毛病,一时改不了!”
1980年初,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金常政突然患上有生命危险的气胸症。“编辑几乎隔一两天就带着稿子来医院。他看我,我看稿子。”金常政觉得任务紧,顾不得医嘱,住院一个月立刻返岗。同年12月,150万字的天文学卷出版,填补了中国百科全书在这方面的空白。
1993年,在金常政和众多同事的努力下,2万余人撰稿、1000多人编辑的第一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横空出世,66个学科门类、1.264亿汉字、5万余幅插图,为人们打开了知识的新大门……
“作为百科全书探索者,我就是要这样‘自讨苦吃’”
这两年,金常政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顾问。去年,他还和第三版编辑团队面对面,向年轻人分享他的编辑经验。“讲讲百科体例、框架设计、审稿方法等问题。”第一版全套问世时,已有30多个学科请过金常政“传经送宝”。他笑着说:“一个蹉跎20年的人,能在大学者、大专家面前‘高谈阔论’,何等荣耀!不过,主要还是为了把大百科编好啊!”
作为百科全书的“开路先锋”和探索者,金常政还做了很多“不寻常事”。
“当时天文学卷成为第一版所有卷的编纂模式,是按照学科和知识领域来编排条目的。但按姜老和我的想法,第二版将向国际通行的标准型百科全书发展,即全书条目按A—Z字母顺序统排。”金常政说,1985年,考虑到《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体量小,可以用来试验。这让“水百”成为我国第一部按字顺编排的百科全书,也为百科全书创立了新的编排形式。
编百科全书的人,自己未必通读过整部百科全书,金常政则不然。上世纪90年代,金常政主持翻译英国《剑桥百科全书》时,花了500多天,把整部书逐字逐句细读两遍。“作为百科全书探索者,我就是要这样‘自讨苦吃’。”
“我虽然以前搞科技,但自幼喜文,中学时还爱上诗词,至今仍酷爱读书。”金常政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有不少书,我发现没有不出错的,语法错、修辞不当,错别字尤其多。”
金常政一生最重“真实”二字,做人真诚、做事下“真”功夫,因此对于喜欢的东西,才能坚持一辈子。采访结束前,他嘱咐记者:“你们写我时,不要写套话、口号,就实事求是地写,编百科全书就最忌讳水分。拜托你们!”
张 贺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