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危机来袭 投资人如何“危中存机”资讯
“目前世界民粹主义指数已经达到了二战前的高度,疫情还在指数级上升,经济进入衰退已基本成为定局,低油价可能会维持很长时间,带来的全球震荡不可低估。”——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直言,自己曾经历过多场经济、金融危机,“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最复杂、最具不确定性的”。
全球市场进入危机模式
中国能否成为稳定器?
受疫情影响,3月,全球投资人经历了美股有史以来最动荡的一个月。截至 3月28日,美股的20个交易日里不是暴涨就是暴跌。更为重要的是,有机构人士认为,美股开启暴涨暴跌模式,尚未触底……
10天之内4次熔断,在不到24天的时间里美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0点……这4次熔断意味着什么?
一百年前,美国股市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后经历过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近二十多年里,更是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2001年911恐怖袭击、2008年金融危机等各种股灾事件,但都没出现过连续熔断4次的状况。
熔断之后,美联储展开大规模的货币刺激计划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上周美股上涨,不过巴克莱(Barclays)首席股市策略师Maneesh Deshpande在一份报告中称:“熊市假头反弹并不罕见。” 根据巴克莱的数据显示,始于2000年和2007年的熊市在结束前的假头率都超过了20%。最大的假熊市发生在1937年开始的熊市期间,当时股市上涨超过60%,然后再度下跌。
高盛也表示,市场将再次下跌,不会触底。
此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分析,此次流动性危机,根源在于买方机构(广义基金)出现大幅亏损+赎回形成的流动性缺口,加之疫情扩散环境下企业部门囤积美元现金所致。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若投资者预期进一步恶化,美股再次出现大跌,买方机构的亏损加深,赎回再度加剧,那么其流动性问题又会再度显性化。
“此外,企业的违约风险是金融体系潜在的隐患,可能会拖累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央行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可以压低无风险收益率,但很难大幅改善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出于防疫需求,航空、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是短缺状态。而此前,这些企业为回购股票已经使自有现金流严重耗散,累积了大规模的债务,有较大的偿债压力,违约风险高。即使金融体系有充裕的流动性,这些企业可能也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得到融资支持。这种状况下,企业的外部筹资性现金流将跟随经营性现金流一起恶化,企业可能会出现比较大规模的违约现象,使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他进一步分析。
除股市之外,美国国债、黄金、白银、加密数字货币、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同样大跌,避险资产失去功能,市场流动性极度紧张。
摩根士丹利华鑫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鉴于全球央行政策空间基本耗尽,无法令全球经济在陷入衰退后像2008年那样快速反弹,未来可能会迎来一个相对较长周期的衰退。
事实上,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仍来自疫情本身。美联储降息等需求侧的经济刺激政策对于市场预期的修复作用不大,只有尽快将全球健康风险控制住,才能更有效地稳定市场预期。
与此同时,反观国内,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涵指出,美股的牛市已长达10年,现在是一个反向运动的过程,最近中国区表现最好,这反映出投资者认为中国是避风港。当前A股流动性紧张主要是外资回撤带来的。如果国内的流动性能对冲这种冲击,就能保证市场的基本稳定。
“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变革正在加速到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判断,全球降息潮将提速,中国降准之后的降息可能性、必要性、紧迫性正在上升;随着中美利差扩大,资金流动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美国将继欧洲之后,成为新的全球波动之源。而作为率先控制疫情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器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经济强大韧性抗压
发展“危中存机”
世界经济遭遇疫情严考之际,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显现了强韧的抗压性。不少海外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抗击疫情取得成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改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还激发了中国线上经济、智能经济热潮,拉动了未来增长潜力。近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开始关注人民币资产作为重要避险选项的独特价值。
在恒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经济影响分析》研报中,恒昌首席经济学家魏力博士指出,新冠疫情短期对经济有一定负面冲击,全年影响程度有赖疫情控制情况。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疫情对中国总体稳健的经济形势影响有限,预计新冠疫情结束后,随着企业开工、生产生活步入正轨,经济增速将会得到修复。投资方面,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续可能出现复工抢工,弥补前期投资的下降。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长期利好的趋势依然被看好。
毕马威不久前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中也对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做出最新研判和分析。报告指出,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将远大于2003年非典,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将受影响。鉴于中国政府快速采取的一系列金融、财政措施,将有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同时全国疫情已出现积极变化,毕马威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依然向好。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分析人士认为,新基建兼顾短期逆周期调节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要求,将成为基建投资领域新的发力点。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备受关注的新基建与科技创新有着密切关系。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与科创板重点关注的七大领域,有不少重合之处。新基建中的 5G 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本都属于科创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此外,新基建中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分别与科创板中的“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交叉重合。
新基建为科技创新板块带来新机遇。博时科技创新混合拟任基金经理曾鹏和肖瑞瑾表示,科技板块的关键词就是新基建。在海外疫情蔓延,国内逆周期对冲的政策基调下,新基建将担负托底国内经济的重要责任。同时,从全产业链回报率看,新基建将具备较好的回报率,因此投资主体也将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热情也将高于传统的基建项目。从新基建中具体的产业趋势看,自主创新和 5G 是最重要的两个投资主线。
此外,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让医疗行业逆势而上,成为了疫情下的“明星”。恒昌金融专家指出,疫情对于医疗、大健康方向的公司会有促进作用。从此次疫情发展来看,我们国家的医疗基础设施方面亟待加强,在疫情之后,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会继续加强,这些对医疗大健康方向一定是发展契机。自2018年以来,恒昌已经把私募股权产品聚焦在科技与医疗大健康方向,从目前的疫情影响来看,恒昌的选择方向是正确的。
“客户服务月”
带领投资人抵御疫情周期冲击
事实上,对于投资人来说,避免频繁交易、坚定长期投资、选择优秀、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是当前疫情下投资者应该坚守的明智决策。
中国经济体量巨大,自有的内生动力和韧性保证着它的长期稳定向好,它的发展惯性也不会因为一次疫情就产生颠覆性影响。因此,相信随着疫情的消退,后续国民经济的发展会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的轨道。而此时也正是保持价值投资理念,投资者筑基的好时机。
疫情过后,市场机会开始逐步显现。对于投资者来说,应以什么方式参与资本市场?疫情推动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市场估值回落将带来新的配置机会,同时商业形态的新变革也在创造着新的布局机遇。
在“后疫情时代 财富管理的新趋势”线上讲座中,恒昌主讲嘉宾张琪雪指出,宏观经济环境运行进入弱周期后,居民个人理财的难度无疑更大。但同时,也更体现出良好的理财习惯,健康的理财观念的重要性。在家庭理财中,有几个误区,第一,避免过度理财,即理财在原则上是“闲钱投资”,比例应该合理,不能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第二,家庭理财要注重长期的规划,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谨慎选择投资工具和渠道。第三,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
对于如何配置家庭资产,张琪雪称,应根据资金用途,把家庭资产分为:保险保障类、短期消费类、权益类投资和固收理财类的钱,占比分别为10%、20%、30%和40%。
对于这30%的权益类投资,在当前房地产投资“黄金十年”渐逝、后疫情动荡时代等不确定性因素剧增的环境下,如何能避开风险,获取较高收益?恒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发布的《恒昌2019年9月宏观经济研究报告》曾指出,推荐基本面稳健,价值型,和现金流稳定的资产类别,同时建议投资者适当配置黄金,防御通货膨胀和资本市场潜在的突发波动。针对大类资产,恒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此前就一直建议高净值人士在未来可关注的资产配置,包括优质的公募基金与大品牌的私募专户基金、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头部创投机构的产品、小额优质债权以及海外优质资产。
作为新金融的领航者,恒昌在数字化、国际化、持牌金融化“三化”战略指引下,沿着金融科技和财富管理两个方向战略转型升级,构筑起以投研驱动的专业护城河。三月伊始,恒昌还正式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客户服务月”活动,为客户研判疫情下的投资蓝海和宏观经济影响,打造风险避风港式的全球化资产配置服务,以专业的投研分析,带领投资者抵御疫情冲击。未来,恒昌将带领广大投资者在财富管理道路上行稳致远,共同迎接新时代、新趋势、新周期的到来。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