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坠入“共振”:一起IPO,一起破发,再一起开店! 资讯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丹昱)讯,6月底,“新式茶饮第一股”“生鲜电商第一股”集中登陆港股、美股,中国新消费品牌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
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2150”。上市后低开4.75%,截至收盘,跌13.54%,报17.12港元。
这一走势与暗盘表现不一,6月29日晚暗盘收市,奈雪的茶涨1.77%,报20.15港元。奈雪的茶创始人赵林在现场表示,有机构提前透露将有大量散户抛售,但机构会抓住机会快速吸货。
就在奈雪的茶登陆港股前,每日优鲜(NASDAQ:MF)、叮咚买菜(NYSE:DDL)均以处于发行区间低位的发行价登陆美股,新消费品牌负亏上市的隐忧开始显现。
“持续盈利能力仍是羁绊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主要障碍,未来的发展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二级市场的反应也能看出背后发展逻辑尚未成熟。”有券商分析师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
一级市场“热捧”VS二级市场“冷静”
公开招股以来,奈雪的茶热度不减,其于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共录得64.2万人认购,超额认购431.03倍,国际发售部分超额认购17.18倍。由于在招股期间认购火爆,奈雪较原计划提前一天关簿结束招股。
此次IPO,奈雪获得了国内外资本的青睐。国际知名长线投资基金瑞银资产管理,国内顶级的公募基金包括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以及建银国际管理的乾元复兴精选基金则是奈雪的基石投资者。
“以奈雪为代表的高端现制茶饮品牌,也是一个生活品牌,品牌延伸的空间非常大,我们看到,奈雪不少跨界联名总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同。”奈雪投资人之一的深创投投资团队认为,“同时,茶饮涉及的产业广且深度深,比如茶叶、水果、食品、物流配送、商品流通等等,从需求端反向推动供给端的升级和迭代是拥有非常大的前景,这个是中国新茶饮未来能够参与到的领域。”
事实上,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背后亦有不少机构支持。在同时披露招股书后,均得到老股东的支持。根据每日优鲜招股书,中金、腾讯、美国长线基金Davis Selected Adviser、元生资本以及元璟资本均参与认购。
同时,叮咚买菜现有股东Aspex 、Coatue、软银和老虎环球基金也将分别有意购买至多价值5000万美元的ADS。
但在开盘后,每日优鲜跌跌不休,叮咚买菜紧急缩减筹资额。与备受投资人追捧的情景背道而驰。奈雪的茶也在登陆港股首日以破发收场。
“资本市场会更加理性,对于模式能否走下去有自己的判断。”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二级市场的反应会更准确些,前期的融资或多为“讲故事”,理性不足。
寄希望于市场扩张
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背后均受到盈利问题困扰。“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的核心原因是亏损过大,招股书公布亏损率百分之几十,所以认购并不顺利”,新零售行业专家云阳子认为。
但奈雪目前已经处于扭亏状态。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由2018年的5658万元大幅减少至2019年的1174万元,进一步扭转为2020年的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1664万元。2021年一季度,奈雪共录得收益人民币9.59亿元,取得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730万元。
虽然奈雪此前出现亏损,但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认为,短期内盈不盈利和创不创造价值是不完全对等的。关键是能不能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到今天看,特别多的公司市值给得很高。
潘攀认为,“首先它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公司,第二它是成熟发展的公司,我们看奈雪也是这样的角度。茶饮品类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从长期看,奈雪的茶一定会成为千亿级的公司。”
奈雪的茶与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策略基本一致,均是依靠扩张提高市场份额。奈雪方面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加密一线城市茶饮店数量仍是奈雪目前的主要展店思路,而奈雪PRO店成为其扩张主力。
据了解,开设一家标准奈雪店平均投入成本为185万元,奈雪PRO平均投入成本为125万元。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未来计划在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及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奈雪PRO茶饮店。
据知情人士透露,发展奈雪PRO店原因之一是提高开店效率。“此前奈雪的茶店铺对通风、上下水等后厨设施有一定要求,很难拿到星巴克旁边或者商场一层物业,但奈雪PRO在将烘焙房去掉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奈雪PRO已经成为奈雪控制成本寻求利润的重点,在路演中,奈雪PRO已经成为奈雪的主要故事。但改造店型只是控制成本的第一步,想要规模化盈利还需要大规模扩店,在行业内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新零售行业专家鲍跃忠表示透露。
而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亦在招股书中表示,筹资将用于拓展市场、开发上游供应链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生鲜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生鲜和即时电商是个无比巨大的市场,随着消费升级的持续发展,渗透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红杉中国合伙人刘星表示。
虽然“生鲜电商第一股”“新式茶饮第一股”之争落幕,但国内新消费品牌的资本故事不会结束。
“随着市场空间被逐渐打开,国人对国民品牌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餐饮、快消领域的新消费品牌将迅速扩容,会有更多品牌登陆资本市场”,云阳子表示。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